第A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加强理论构建和历史担当

  【核心提示】 中国地域广阔及发展差异性,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挑战,这些时代背景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加强顶层设计、抓好基层落实,是两个最关键的环节。

  □黄承伟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战略下,深化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地域广阔及发展差异性,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新挑战,这些时代背景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加强顶层设计、抓好基层落实,是两个最关键的环节。

  完善的顶层设计

  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的前提基础和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提出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强新时代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研究,深入分析新时代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和共同发展理论的理论渊源、实践基础、理论内涵、精神实质、理论创新、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对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道路,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就是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层面出发,深入研究阐释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形成渊源、实践基础、理论内涵、精神实质、时代价值、世界意义;分析论证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和贡献,及其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实践指导。通过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呈现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科学性、内容的丰富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实践的指导性,为这一重要论述的深化研究提供学理基础,为学习宣传这一重要论述提供成果支撑。

  比如,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简单而言,新阶段的“三农”工作主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包括粮食问题、农村生态、人居环境等问题都是乡村振兴议题,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需要以乡村振兴为总的抓手。但在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总的抓手更加强调乡村发展的整体性,强调乡村与城镇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从国家整体协调发展看,乡村振兴必须着力于如何促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发展。乡村和城镇的融合发展,必然需要以乡村振兴作为总的抓手来推动。

  构建乡村振兴理论体系是中央及有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工作的共识。理论上的清醒正是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的基础。乡村振兴理论体系的构建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乡村发展领域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论述阐释、乡村振兴彰显政治制度优势、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内容,都是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的聚焦点着力点。

  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

  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历史担当

  乡村振兴的历史担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历史担当。二是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只有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才能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赶上来、不掉队。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担当的最好体现。三是乡村振兴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础的实践。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前10年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关于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为世界范围内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和平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同样,中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致力于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创新理论、积累经验,为全球乡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正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大国情怀的历史担当。

  (摘编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新农村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关注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加强理论构建和历史担当
别让“网红村”带偏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
水龙头不能成“摆设”
东方城乡报言论A0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加强理论构建和历史担当 2021-11-02 2 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