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养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猪要避免疾病诊断三大误区

  养猪就牵扯到疾病,猪群感染疾病后就要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的选择。可由于经验、知识水平有限,一些养殖户,甚至有的兽医都无法做到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或者准确给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在疾病诊断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常见有“三大误区”,养殖户应注意避免。

  误区:耳朵发紫就是蓝耳病

  蓝耳病又称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早期因为蓝耳病发病后,病猪的耳尖会变成蓝紫色而得名,所以有的养殖户就误以为只要遇到猪的耳朵呈蓝紫色,就可以诊断为蓝耳病。

  而实际上在猪场内蓝耳病的主要危害有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尤其是妊娠100日龄前后的母猪流产率比较高。另外就是导致哺乳仔猪的急性死亡,40~50日龄的保育仔猪表现严重的咳喘症状。

  相反猪场发生蓝耳病之后,病猪表现耳朵呈蓝紫色的病例并不多。目前在临床上可以导致病猪耳朵呈蓝紫色的疾病种类比较多,如败血症、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和呼吸困难都会导致病猪的耳朵呈蓝紫色。

  误区:药物搭配就效果好

  现在猪场内生猪很少有单一病原发病的,多是两种甚至三种病原同时或者继发感染。因此使用单一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养猪户通常会选择两种甚至三种药物以针对不同的病原。

  但是药物的搭配是有原则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药物配伍禁忌,比如很多养猪户喜欢用的氟苯尼考搭配替米考星,其实这两种药物搭配在一起是有拮抗作用的。所以临床上几种药物搭配要注重药物的搭配禁忌问题。

  误区:打过疫苗猪就不再发病

  有时候养猪户发现打过防治某种疾病的疫苗的猪仍会得该病,这里需要提醒养猪户,疫苗并不是万能的,不是说给猪打了这种疫苗,猪就肯定不会发这种病。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后猪群的抗体阳性率可以达到80%就说明这种疫苗的免疫是合格的,剩下20%抗体水平不达标的猪,在后续的饲养过程中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很高,所以并不是说打了疫苗就不会发病。

  (据《猪易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羊痘的引起原因和治疗方法
肉鸡养殖三大阶段饲养管理技术
养猪要避免疾病诊断三大误区
养猫需了解“猫鼻支”
东方城乡报养殖B08养猪要避免疾病诊断三大误区 2021-09-14 2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