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那年,杞沅聪被父亲用摩托车送到离家170公里外的楚雄市读中专。路上5个小时的风尘仆仆,对比城市里的热闹繁华,让这名第一次出村进城的少年“想拼命留在城里”。如今十九年过去了,32岁的杞沅聪不仅没有留在城市,反而回到家乡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乡,“拼”出了一个藏在山旮旯里的“山货王国”。“家乡需要我,我也需要家乡。”新农人的身份,让这名曾经想要拼命逃离大山的青年,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故乡漫山遍野的核桃林里。
2006年,中专毕业后,杞沅聪在城里的4S店干了半年,终究还是回了三台乡,跟着父亲贩卖核桃等家乡特产山货。这一干,就是14年,爷爷和父亲相继“退休”,他也从懵懂少年变成了家里挑大梁的第三代山货商人。2019年7月,为解决三台乡黄家湾村委会贫困户增收问题,电商平台在大姚县落地投入建设。此时脑子灵活,对电商有一定基础,并且对当地核桃的性状和特色非常了解的杞沅聪,成了不二人选。“不能只卖没有任何加工的核桃,加工过的产品才能卖好价钱。”合作社成立,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起自己的加工厂。杞沅聪利用电商平台提供的启动资金,带领乡亲们迅速建立起了核桃工厂。“货源有了,产品也能加工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把山货卖出去。”2019年10月,经过三个月的筹备,杞沅聪他们在电商平台搭建的“彝家食品旗舰店”正式上线,店内主攻“大姚纸皮核桃”销售,同时也售卖松子、芸豆等本地山货。
截至2020年12月10日,合作社线上线下总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短短一年时间,杞沅聪和他的大姚彝王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拼”出了一个藏在山旮旯里的“山货王国”,也“拼”出了一条“电商+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基地+加工厂”的电商扶贫之路。
大姚县有着“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核桃种植面积达163万亩,每年核桃产量达3.67万吨。然而就是这个“守着金山银山”的乡村,过去却是一个“刀耕火种,林果自产自吃,全县最闭塞落后”的山旮旯, “在‘杞沅聪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创业,目前全乡超过500人正在网络平台上从事电商或与电商有关的工作,一年时间增长了十多倍,这里也从原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乡。”
2020年,杞沅聪走完了全省所有与核桃有关的乡镇,他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云南核桃的销售找到适合的方式。9月份,他还与乡政府成功策划了“三台百年古树核桃认购”活动。当时,“大姚核桃”四个字搜索词在互联网指数达到历年来最高,当天就让560多棵超过百年的核桃树实现了互联网认购,拉动整个大姚县当月核桃网上销售额达到200万元。
“售卖初级产品,我们永远处在产业链的最底端,核桃卖不起价,也很难有自己的品牌,只有深加工,扩大销售量,打造自己的品牌,才可能让大姚核桃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今年,杞沅聪还准备在政府的支持下扩大加工厂的规模。
现在,作为带头人,杞沅聪在大姚县城建有仓储基地,在昆明设立物流基地,建立电商团队。合作社返聘入社贫困户员工60余人负责核桃树中耕管理、核桃采摘和烘烤、收购和装卸,5名电商专业人才负责电商管理、策划、美工、客服的工作。年支付工资110万元左右,并为入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红数百元,以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优先收购社员核桃,尽最大努力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带动产业发展。
从“出不去、进不来”,到现在山货进城,变成黄金,一年时间,杞沅聪带领着合作社的社员,在创业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