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欧阳蕾昵
知行合一
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2018-2020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沪府办发〔2018〕11号)及《上海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1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沪委办〔2018〕54号),市农业农村委印发了《上海市2018-2020年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清单》,提出了种植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渔业生态保护、污染物流失监测、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美丽乡村建设等7大类16项具体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上海为推进工作的动力,市农业农村委进一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动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中,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成为其中一大亮点。目前,本市畜禽粪尿资源化利用率95%以上,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另外,为进一步推进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本市因地制宜地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试点养殖场尾水治理技术,推进长江大保护及全面禁捕,停发长江所有作业捕捞许可证;为深化种植业污染防治,本市全面退出麦子种植,扩大绿肥种植,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高效植保和施肥技术、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的典型示范应用,化肥、农药使用量年均分别减少6%和7.5%;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方面,目前上海粮油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建设的10个园艺场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点区域范围内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达到100%。全市共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437个,回收率达到95%以上。
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在于必须全力推进农业绿色生产。通过水稻、绿叶蔬菜、中华绒螯蟹、瓜果、生猪、果业、虾类、食用菌、鲜食玉米、花卉等10个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建设,本市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发展产业技术体系。积极推进水稻、蔬菜、生猪、水产等绿色生产,建立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基地246个,水稻优质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95%,绿色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8%。建设美丽生态牧场,推进生猪健康清洁养殖、精准饲料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制定《上海市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操作规程(试行)》,绿色养殖面积5.6万亩,覆盖率为27.8%,全市已有53家6万多亩通过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认定。通过高温闷棚土壤消毒处理、施用生物菌肥、蔬菜-蚯蚓轮作等技术,在249个蔬菜基地完成设施菜田土壤保育和改良2.4万亩。继续推进生产管理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健全农资连锁经营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农资监管平台,开展农资、兽药等专项整治行动。2018年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305家,产品536个,认证率13.67%,比上年提高5.54个百分点。
开展好美丽乡村建设是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强保障。本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得到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导组的高度肯定。此外,市农业农村委牵头制定的《上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2018-2020年)》,聚焦“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11项重点任务,通过指导相关涉农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区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对比对照,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中生态振兴是其中一项重点内容。生态振兴,为的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所要建设的生态宜居,是充分展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美丽宜居乡村;所要达到的生态振兴,是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体系,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多年来,市农业农村委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上下了不少功夫,做了不少工作,但从现实和长远的维度来看,农业生态环保工作面大量广,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依然任重道远,污染攻坚形势严峻、困难繁多。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市农业农村委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水土气污染防治、三年环保行动计划等14类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工作的具体举措,将在四个方面做好文章:一是不断改善优化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加快出台耕地土壤分类利用“三方案一指南一清单”,管控耕地土壤环境风险,确保2020年达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的国家考核指标。二是紧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点抓好农村畜禽养殖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化肥、农药等减量化使用,更加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动全过程绿色化。三是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针对目前绿色农业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着力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助力产业模式升级,为绿色农业增添更多发展后劲。四是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以提升农民生态环保意识为目标,重点引导广大农民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自觉主动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乡村振兴全过程,让乡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成为常态。
联组学习
合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7月2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农业农村委与市生态环境局开展领导班子联组学习,进一步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以实施“三园工程”为抓手,围绕“三清一改”国家要求,结合本市“四清”“两美”“三有”目标,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组织开展了春节、春季和夏季战役,推进各项整治工作,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按照主题教育市委巡回指导组的要求,市农业农村委领导班子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又精心制定了调研方案,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调研课题中,两位主任的主题都聚焦农业生态环保建设。其中,党组成员、副主任叶军平的调研主题是“上海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党组成员、副主任黎而力的调研主题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进一步深入调研,制定整改方案,推进上海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更上一层楼。
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委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目标指标和时间节点,完成好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的139项具体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查所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制定湿垃圾农业资源化利用标准,做好耕地土壤分类利用工作,实现农业发展方式持续转变,耕地质量逐步提高,农业面源污染和产地环境不断改善,农产品品质持续提升,使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确保在农业污染防治工作中不断适应新形势,树立新作风,展示新作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