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明
一场已持续三年的疫情,让我心心念念的延安之行,拖了又拖。
2022年的晚秋,我的延安之行,终于得以成行。然而,因为防疫需要,在两地机场都担搁了一点时间,走出西安咸阳机场,再车行一小时入住宾馆,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第二天,因为顺道要去观看一下黄河壶口瀑布,让巴士走走停停,又花了近一天的颠簸,终于来到了令我心往神驰的地方——革命圣地延安。
在我抽象又简单的记忆里,延安没有十分秀美的山水风光,也不像沿海地区那样特别富裕,但是,延安所特有的红色底蕴和丰富历史文化,仍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一直憧憬着奔赴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所在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
在我固有的印象里,延安是黄土高坡、盘山小路、满山窑洞、玉米土豆杂粮,而当我来到这座红色城市,惊喜地发现,延安紧跟时代步伐,向现代化城市大步迈进:幢幢高楼,宽畅大道,挺立钟楼,川流不息的人来车往,南腔北调的各地游客……现代文明正日益渗透延安每个角落。
踏上延安的红土,置身于宝塔山下,漫步在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喝着延河水,吃着小米粥南瓜汤,仰视那傲然耸立巍巍宝塔,心中热血沸腾,久久无法平静。作为革命圣地延安象征的宝塔,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枣园,淳朴善良的延安人,头系羊肚毛巾,身挎安塞腰鼓,高昂歌喉、粗犷舞姿,用当地别具特色的歌舞表演,展示了延安老区人民新时代精神风貌。他们饱含深情的演唱,道出了延安人民对共产党、毛主席深深怀念与敬仰。听着看着,我的情绪被他们调动起来……
延安,在我心中留下最深刻烙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引导和激励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让我真正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伟大。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优秀儿女,冲破反动势力的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青春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之中。
延安,是一块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土地,我为有幸来到这块红色宝地,亲身感受延安精神,兴奋而满足。延安之行让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延安精神,坚定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伟大奋斗目标,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