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超音
与艺术家孙佩荣素未谋面,大年三十不仅收到了他的赠书,还获得一对非常精致的印章——印身本就价格不菲,经大家之手精雕细琢,便成独一无二的珍品。大喜之余,却因无功受了禄而又有些不安。
想探一个普通人的底不太容易,若是名人,上网一查便知——输入孙佩荣,出来了: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或称:印人。
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不仅才艺出众,而且虚怀近人。
他的女儿跟我的儿子同事。可能我被他女儿高抬了,入了他的视野,被他看成志同道合之人。或许他也“查”了我,见我笔耕比较勤奋,因而有好感。他已是公认的大师,他的成就已被国家和市级多个相关部门界定认可。而我尚未加入任何一个社会团体,只是一个普通作者。孙佩荣伸过来的大手有温度有力度。我受宠若惊。
我开始关注孙佩荣。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本集孙佩荣获奖、入编、入展作品的书籍足以让我见识到了他非凡的艺术造诣。他的字体很是独特,像在哪里见过。想起来了,在古巴比伦,我见到并摸了《汉莫拉比法典》那块大石头,镌刻在上面的楔形字体之后一直印刻在我脑子里。而孙佩荣给我的两枚印章,印墙上的字体有着明显的楔形文字之风。
我年轻时虽习过书法,也刻过几个章,但都是心血来潮,是玩儿,至今仍是个门外汉,所以连赞语都说不贴切。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怎么去拜见仰慕已久的大家孙佩荣。一则是为面谢,再则是为当面弭耳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