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绿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英雄回家

  □梁维革

  2014年3月28日,这个日子永难忘记。作为执行抗美援朝烈士遗骸首次运输回国任务的民航机长,我有幸参与了这个载入史册的时刻。当搭载着四百三十七位烈士遗骸的货机和战斗机组成编队,穿越祖国的蓝天时,我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

  在日后的生活中,三机编队的画面在脑海中的记忆愈发清晰。前面是一架尾部图标为和平鸽,机身上写着中国货运航空的747飞机。紧随两架歼11战斗机。三机紧密簇拥,队形整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划破时空,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祖国天空飞翔。

  时空穿越到了1950年,前后共计二百九十余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背着行囊扛着枪,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经历无数惨烈战役,以阵亡十九万中华优秀儿女的巨大代价,击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十七国联军。

  在机舱中的四百三十七位烈士遗骸我无法叫出名字,但我知道他们都在当年的队伍中。专机来迎接烈士回家,我笔直地站在驾驶舱门口,以崇高的注目礼迎接烈士遗骸上机。穿戴威武整齐的中国士兵,一队队接过覆盖国旗的遗骸,走上飞机舷梯,轻轻地把遗骸放入机舱。鲜红的画面,悲壮的棺椁,机舱满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烈遗骸。祖国和人民都懂得:是你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今日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你们打的这一记重拳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半个多世纪的安宁。让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和人民得以休养生息,逐渐发展成为强国。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光辉的丰碑,永远被人民瞻仰。

  长路漫漫终有归期,哪怕晚了将近六十多年。清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志愿军烈士们,我们已经进入祖国的领空,我们回家了”,这是我们货机机组的第一次空中广播。声音在飞机进入祖国领空的瞬间传出,在万里高空的驾驶舱久久回荡!

  多少年轻的生命,寄予了无限的家国情怀,不论多残酷的斗争,英雄们都勇敢向前。更多记忆画面在徐徐展开,三机编队的另一侧,我看到了沈阳抗美烈士陵园墓地,醒目地矗立着长长的英名墙!高3米,共138块黑色花岗岩英名墙上面镌刻着174407位英雄的名字。在苍松翠柏和鲜花簇拥中,在绿草地上,格外庄严肃穆,宛若护卫祖国的钢铁长城。英名墙的前面是一队队参拜的学生和群众,是怀念是瞻仰更是在告慰:英烈们流血牺牲护卫的五星红旗将永远高高飘扬!

  英烈顽强战斗的场景、三机编队的影像、英名墙的轮廓,一个个画面在我记忆中重叠,共同组成一幅巨大的画面,逐渐无限伸展。中国人民都能看到了:这伸展的画面终将化作大地上无限的万家灯火,化作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化作实验室里的璀璨星河。原来,英雄从未远去,只是化作了春泥,滋养着这片用热血浇灌的土地。英雄回家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条穿越时空的路,是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的课堂。那些镌刻在花岗岩上的英雄名字,其实早已熔铸成民族的基因。他们归来的不仅仅是遗骸,更是一个民族对初心的守望。当我们每一次仰望星空,每一次唱响国歌,都是在对他们说:山河犹在,国祚绵长,君可心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沪郊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第05版:阡陌
   第06版:绿野
   第07版:科普
   第08版:生活
戴胜鸟飞走了
送英雄回家
母亲让我看挑稻
护工
东方城乡报绿野06送英雄回家 2025-07-04 2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