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沪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明深化“小三园”建设 助力乡村美丽蝶变

  八滧村:美丽庭院添活力

  □见习记者 王珊

  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去年,崇明区八滧村有序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通过民主程序制定了美丽家园“微改造、聚民心”项目方案,打造了一批美丽“小三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有效整治了农村人居环境,为传统乡村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党建引领

  推动项目落地生花

  八滧村的“小三园”项目结合该村实际,主要围绕八滧公路和大长河路两条主干道路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对道路两侧村民的宅前屋后进行整理与改造工作。八滧村驻村指导员、党总支第一书记沈洁介绍,项目从2023年12月底开始动工,目前第一期改造工程已经顺利完成,“建设期间正值寒冬腊月,虽说时间紧、任务重,但村民们还是十分配合,都一心想把花园、菜园、果园建造好。”

  项目建设中,八滧村村委会全程参与,从设计、采购、实施到监工、验收,全方位把控建设效果和整体进度。没有经验就主动向榜样看齐,村委会在乡村建设问题上多次向邻村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爱国村学习取经。“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探索,只要对村民有益,对村子发展有帮助的,都愿意尝试。”沈洁表示。

  乡间房舍变身美丽庭院,原本脏乱差的街道和门前空地都穿上了“新衣”,红砖步道整齐干净,青砖围墙平地而起,仿竹护栏点缀着芋艿、毛豆、玉米等农作物,远远看过去,八滧村的颜值发生了“改头换面”的变化,一户户美丽的庭院成为村庄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统计,八滧村的“小三园”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共惠及177栋宅基地,涉及230户村民。经过改造,村民的宅前屋后面貌焕然一新,新建矮墙1132.5米,辐射70户村民,新建仿竹护栏3075.9米,辐射108户村民,整体人居环境大幅度提升。

  以工代赈

  引导村民主体参与

  八滧村“小三园”项目建设,离不开村民们的劳动智慧和参与热情。村委会始终坚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将“以工代赈”与群众就业相结合,遴选了一批年龄适当、踏实肯干的泥瓦工、油漆工等村民,分为3支施工队伍参与建设,以每天公示的形式公开以工代赈用工情况。

  同时,村委会鼓励村民积极贡献好主意、好想法,群策群力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改造过程中,村委干部、施工村民和当事家庭现场商讨、共商共量,有问题面对面沟通、解决,大大提高了建设效率,使得“小三园”建设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打造村民真正喜欢的美丽庭院。

  “眼看着房子周边的垃圾都清理了,村子越来越干净、整洁,我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现在这日子是越过越舒心了。”80多岁的王婆婆告诉记者。八滧村正稳扎稳打地走向未来,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保留农村特色

  传承农耕文化

  在美丽庭院改造过程中,八滧村保留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淳朴与自然,以生态本真和乡村文化为底,留住了乡村发展的“根”。

  因地制宜、一户一景,在项目规划和设计上,八滧村注重改造与保留同步,协调匹配乡村生活环境,以兼顾农户本家特点和庭院美观性为目标,结合该村文化特色和村民生产习惯,力求实现美丽与实用的完美结合,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传承了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使得“小三园”成了展示乡村文化和风貌的重要窗口。

  “小三园”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文旅产业融合,八滧村有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未来,八滧村将继续深化“小三园”建设,开展“美丽庭院2.0”建设项目,加强民俗型、特色型庭院的建设力度,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美丽“蝶变”。

  花园村:为老服务更贴心

  □见习记者 杨小慧

  崇明区堡镇花园村的中心,一座院落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新近落成的花园村为老服务中心。这里曾是村中一处闲置二十余年的校舍,得益于该村“小三园”项目的精心规划与实施,成为服务老年人的温馨家园。

  “这里原来是我们村里的小学,随着孩子们都去了镇上的学校,这里就渐渐空置了下来。”堡镇花园村党总支书记刘文瑜介绍道,这座校舍在改造前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既浪费资源,又缺乏生机。村委会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后,为老服务中心从设施设备的配备到服务内容的设置,都力求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服务中心配备乒乓球桌供老人们使用,宽敞的活动室为之后的知识讲座做准备,还设置了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提供老百姓的餐饮服务。

  除了室内设施的完善,为老服务中心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精心改造。村委会将门前的空地改造成了一个休闲小花园,各色花卉争奇斗艳,鹅卵石步道蜿蜒其间,长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避暑小憩、闲话家常的好去处。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为老服务中心,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场所。”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将定期举办各种健康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为老服务中心前的空地还设置了花园村甜芦粟集中销售点,吸引花园村及周边村的农户参与甜芦粟的销售。这是花园村大力发展的甜芦粟订购种植项目,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解决农户销售难的问题。

  在推动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花园村也没有忘记对乡村环境的保护与提升。他们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利用农户废弃的砖头和瓦片作为建材,打造出了既实用又美观的“小三园”。同时,村里还对田间地头的田埂路进行了铺设,让村民们告别了雨天泥泞的困扰。

  如今的花园村河道密布,绿树成荫,菜园、花园、果园错落有致,仿佛步入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据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花园村以本村的竹子为主要材料,组织村组长、村民代表和能工巧匠们自行制作具有乡土气息的篱笆,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家园。

  “花园村将继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模式路径,打造更加美丽、宜居、和谐的乡村环境。”刘文瑜表示,堡镇花园村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小三园”建设成果,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沪郊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治理
宝山区罗泾镇开展未成年人课后延伸服务
崇明深化“小三园”建设 助力乡村美丽蝶变
东方城乡报沪郊03崇明深化“小三园”建设 助力乡村美丽蝶变 2024-08-15 2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