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祈
临近春节,市民最关心的沪郊田间地头的绿叶菜供应如何?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奉贤区青村镇的上海贤瑞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只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全力采收着塔菜。一颗颗塔菜被割下后经过简单的浸泡清洗,便饱满水润,散发出深绿色的光泽,随后便被装袋、搬运上车,准备前往奉贤本地以及浦东三林、嘉定江桥等地的市场。
合作社目前种植的这批露地塔菜一共十多亩,预计将采收3万多斤,“原先,这一田块种植的是各类甘蓝,尽管甘蓝需求旺盛,但市场竞争太过激烈,所以后来改种塔菜。”合作社负责人卓昌盛告诉记者,“上海市民冬天喜欢吃塔菜炒冬笋,尽管量不算大,但客户的需求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且正因为相对‘小众’,所以竞争没那么激烈。”不仅如此,这一田块还是奉贤区“稻—菜”轮作模式的示范基地,“采用稻菜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所以我们的塔菜也几乎不使用化肥农药,品质和安全有保障。”
卓昌盛介绍,这一批塔菜是去年10月底水稻收割后种下的,由于种植时间较晚,因此也受到寒潮影响,遭受了一些损失,“目前我们安排工作人员全力采收,看起来要一直采收到除夕当天才能结束,预计要采收3万多斤。”
“冬季塔菜的需求一直不错,比如今天就已经卖了3000多斤。”不过卓昌盛坦言,“目前整体蔬菜行情较为低迷,我们的塔菜只能买差不多2块钱一斤,再加上阴雨天的损耗,只能说勉强不亏损。”
春节期间上海的市场需求萎缩不小,再加上学校、单位等客户也没有订单,因此合作社的生产届时会供大于求,“除了塔菜,我们还有十几亩近3万斤的西蓝花待采收,因此市民不必担心蔬菜供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