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市肖家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自然村。这里的好山好水孕育出了品质独特的岩茶,但由于名气不够,出产的茶叶在市面上并不畅销。在此背景下,新农人毛忠文、郭煌通过打造茶叶严选平台,让小农户与小山场都能拥有自己的“IP”,用实践回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课题。
□张辉
查无此茶
肖荣贵今年56岁,种了半辈子茶,可心里一直有个遗憾:自家的山场不差,自己的制茶手艺也不赖,却在市场上面临着“查无此茶”的尴尬。
老肖是地地道道的武夷山人。他的茶山,位于武夷街道柘洋村肖家湾自然村。这是一个为茶叶而生的村落——海拔500多米,黄柏溪自北向南穿流而过,森林广袤,环境清幽,天然适合茶树生长,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制茶。15岁起,肖荣贵就跟着父亲在生产队学习做茶。经年累月,小肖成了老肖,小学徒成长为制茶行家里手。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此声名大振,武夷岩茶很快成了当地支柱产业。在“2022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武夷岩茶以720.66亿元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二位。
如今,武夷岩茶已是当地茶农的致富法宝。守着肖家湾的20多亩茶山,老肖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他心中一直有个小疙瘩:自家的茶叶怎么也卖不过“三坑两涧”。
武夷岩茶,根据产地不同又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之分。其中,正岩茶指的是武夷山核心景区所产的茶叶,代表最高品质。而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与流香涧、悟源涧等“三坑两涧”出产的正岩茶,最受茶客追捧。
“茶叶市场经常以出身论英雄,山场位置好不好、名气大不大,决定了茶叶的身价与销路。”据老肖透露,在坐拥“三坑两涧”山场资源的天心村,就算只卖茶青,一季都能卖一两百万元,制茶筛下来的茶末儿,一斤也能卖两百元。比起“三坑两涧”等核心产区,肖家湾的茶叶收购价往往只有它们的十分之一。
一些茶企收购了肖家湾的茶叶后,将其作为拼配茶的原料,最后再打上“三坑两涧”的标识上市销售。拼配茶是目前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指的是茶叶生产商在加工环节将不同茶叶按比例混合。一方面,拼配能够实现取长补短,优化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同一种茶叶产量有限,只有通过适当拼配才能实现量产。而最让老肖耿耿于怀的一点,就是“做了一辈子茶叶,市面上却没有一款产品能体现肖家湾和自己的名字”。
寻找“合伙人”
老肖的烦恼,引发了老朋友毛忠文的共情。
武夷山人毛忠文是当地最早的茶叶批发商之一。10多年前,他便开始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收购茶叶。与其他茶商不同,毛忠文的收购策略是“看茶不看人”——谁家今年的茶好,就收谁的。
有着多年收茶经验的毛忠文深知,不是只有“三坑两涧”才出好茶。
“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岩岩有茶,每一座茶山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小环境,孕育出来的茶各具韵味。”毛忠文说,核心景区出产的茶叶独具“岩骨花香”,固然是茶中精品,但其他山场的茶叶品质同样不俗。此外,山场也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唯一因素,管理、采摘、加工水平等同样重要。
在毛忠文看来,老肖家的茶叶生长环境优良,制作工艺稳定。因此,老肖的茶每年都出现在他的收购清单里。合作多年,毛忠文深刻感受到了老肖的无奈。
有感于“同茶不同命”,老肖曾和武夷山大多数茶农一样,试图打造自己的品牌。几年前,儿子肖远胜帮他注册了商标“枞古留香”。注册商标容易,推广起来却困难。
“培育品牌,需要营销推广,这是个烧钱的买卖。我们的体量太小了,一年毛茶产量不过1500公斤,烧不起这个钱。”肖远胜说。
无奈的不仅是老肖,也不仅是肖家湾。在武夷山,相似境遇者大有人在。常年与茶农打交道的毛忠文,一直想为他们解忧。
“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总量的98%以上。”在毛忠文看来,像老肖这样的农户小而散,与市场对接能力弱。要改变现状,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帮助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
如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寂寂无名的山场和茶人推向市场?毛忠文找来了老朋友、资深茶客郭煌。
郭煌提出了一个构想:创立一个平台,面向全省乃至全国茶区,不问出身,严选好茶。同时,在每一款产品上打出专属于每一个山场与茶农的“IP”,为他们提供新的销售渠道与新的推广机遇,让“三坑两涧”之外的茶香也能飘出深山。
两人一拍即合。2022年3月,三静纯料茶严选平台正式上线,毛忠文、郭煌团队开始遍访武夷山各大山场,寻找“合伙人”;9月,平台与老肖等首批11名茶人签订购销协议。
为自己代言
严选平台与茶农、制茶师构建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市场价收购茶叶,经过专业团队包装后通过线下门店销售。
“与市面上主流的拼配茶不同,平台主攻相对小众的纯料茶市场。每一款茶叶,都来自同一山头的同一批原料,经由同一个制茶师之手制作而成。”郭煌说,比起拼配茶,纯料茶更能体现不同山场茶叶独特的品质与韵味。
毛忠文、郭煌团队走进各个茶叶产区,收集茶样,勘察山场环境,记录制茶过程与制茶故事。专业评茶师团队从外形、香气、汤色、口感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审鉴定后,这些茶叶才能上市销售。
去年,该平台一共挖掘了10多名制茶师,开发了近20款茶叶产品,涉及岩茶与白茶两大品类。这些茶叶大多产自名不见经传的山场,但都被赋予了专属“IP”,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故事。来自这些山场的默默无闻的茶人,纷纷走到市场前端,为自己的山场与茶叶代言。
平台也为老肖的“花香水仙”精心制作了文案:“肖家湾位于黄柏溪中游,在丹山碧水、青松翠竹、山村田园的组合中,形成了武夷岩茶独特的产地优势。”“制茶师肖荣贵以中足火烘焙,火味不会过于浓烈,又恰到好处地凸显茶香,将水仙的特征表现得明明白白。”
当看到自己的名字以及自己手持茶盏的照片被印在茶叶包装盒上时,老肖竟有点恍惚:“从小做茶做到大,还没有过这待遇。”
他的水仙与肉桂茶成为去年平台的“销冠”,500公斤精制茶销售一空。比起销售业绩,更让老肖激动的是,自己开始有了一点点名气:“有一些茶客专程来探访肖家湾,说喝过我家的茶,想要预订新一季的茶叶。”
而新的一年,平台也将扩大选茶范围,将品类从岩茶、白茶拓展到红茶、绿茶、普洱茶等更多类型。
为进一步打响茶农“IP”,毛忠文、郭煌团队还抓住短视频与直播风口,准备成立MCN(一种网红经济运作模式)机构。“我们计划将直播间搬到山场,让这些茶农与制茶师当主角,以制茶工艺与茶文化为题材,进行短视频创作与直播。”郭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