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动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金山朱泾“百个项目进站点”~~~
沪上诗人赴奉贤采风~~~
将GIS技术应用至水稻作业场景~~~
~~~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上诗人赴奉贤采风
描绘城乡发展,弘扬传统文化

  □见习记者 赵一苇 摄文

  近日,奉贤区文联邀请上海各诗词协会、社团诗人赴奉贤开展为期两天的采风活动,以诗词作品记录、描绘、传播奉贤区近年来城乡发展风貌与动态,弘扬传统文化。

  3月27日晚,诗人们在南桥镇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笔会,以诗抒情、以书会友。笔会现场汇集了10多位文人墨客。当晚,诗人们交流创作、吟诵诗歌、泼墨挥毫、誊写作品。诗歌体裁主要以旧体诗为主,包括五言、七言、绝句、律诗等。《题奉贤“九棵树”艺术中心》《吴房村即兴》《访吴房村二首》等多篇佳作诞生。

  入选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青村镇吴房村给诗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房村采风后,诗人们当即创作多首作品, 用现代诗人的眼光和笔触歌颂现代化新农村风貌,展示了乡村振兴的成果。有诗云“鸡鸣犬吠古今同,楼宇田园现代风”,誉其“仙源在迩非人境,桃萼红如魏晋年!”……诗人们感慨,粉墙黛瓦、桃花盛开的吴房村将他们带回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农舍犹如画中风景,步入村中,有豁然开朗之感。但不同的是,古人描绘的是农耕时代的田园生活,而今国际大都市里的农村不仅留下了乡愁,还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诗人杨逸鸣表示,诗歌,尤其是旧体诗,从茫茫汉字的海洋中汲取20多个字,短小精妙、富有韵味,亦可迅速成文、“七步成诗”,是非常独特而有力量文化传播载体。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发挥传统诗歌艺术的能量,也希望有更多爱好诗歌和创作的同道者能够拿起笔一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奉贤区城市与乡村的发展联系十分紧密,乡村环境优美,城市产业繁荣。此次活动,除了组织参观现实版“世外桃源”吴房村外,诗人们还前往多地采风,包括融合了园林艺术、建筑艺术、文化艺术的国际化“森林剧场”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在设计上将“上海之鱼”丰富的绿化水系所形成的自然优势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相融合的奉贤博物馆新馆,良渚文化故地南桥镇江海村“桃花岛”,位于奉贤南桥镇吴塘村的500岁牡丹,并参与市民文化节活动。诗人们的诗作将通过传统与新媒体渠道刊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走村镇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喜迎建党百年 为基层治理赋能添劲
描绘城乡发展,弘扬传统文化
水稻生产全程无人作业或成现实
嘉定设立21家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
东方城乡报动态A05描绘城乡发展,弘扬传统文化 2021-03-30 2 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