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庆文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的特殊地位。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鉴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的独特优势,建议:一是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列为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重点地区。按照科学、规范的标准,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包括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等在内的农业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加大珍稀、濒危、特有品种的收集力度,确保资源不丧失。二是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设成为农业种质资源活态保护区。与迁地保护为主的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和保护体系不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种质资源保护是在持续的自然生产和人工选择下进行的动态演化过程,可以培育出适应不良环境变化和病虫害的各种优良特性,具有国家种质库、保护区和种质圃无法替代的优势。并与保存于国家种质资源库的品种实现互存备份和资源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农业种质资源活态保护的激励机制。在遗产地核心区品种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组建农民种子银行,明确村民们利用种子库里种子的规则。对于质量与风味独特的品种,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对于具有重要遗传资源但不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种资源,参照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政策,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保护农民参与选种保种的积极性。
(摘编自《中国农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