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1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堂妹的远见卓识

  小叔家有五个子女,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兰晶是最大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大堂妹。她比我小十二岁。最小的堂妹只比我的女儿大十岁,女儿小时候经常跟着她一起玩,每天弄得泥一身水一身,但她却无忧无虑,所以我女儿与这个小堂姑最好。

  ●小叔小婶都没文化,因此在他们心里,子女不必要读那么多书,尤其是小叔,他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在那贫困的年代里,做泥水匠每天有一块八毛钱的进账,心里十分满足。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他觉得孩子们稍许读几年书,能写写自己的名字,记记家里的收支就够了。因此我的堂弟妹们基本读完小学就回家种田了,兰晶堂妹也只勉强读到初中二年级。

  这年大队办起了小五金厂,引起了大姑娘小伙子的青睐。那时招工主要照顾多子女的净农户,兰晶堂妹有幸进了厂,她高兴得睏梦头里也发出笑声。虽然不是吃公家粮,但毕竟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了,再说厂子离家又近,上下班方便中午还可以回家吃饭,在街坊邻居眼里这是份很体面的工作。兰晶堂妹下班后代替小婶干大田活,社员们羡慕全家人高兴。

  兰晶上班后,人活络了许多,神清气爽,穿着也周正了许多。她除了上班,还以一个大姐的身份,照顾弟妹们,家里家外忙忙碌碌。时而用微薄的预支款,为父亲买上一瓶黄酒,乐得我那小叔喜上眉梢,逢人便夸大女儿好。小婶也说兰晶懂事。日子在快乐中度过。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转眼兰晶已经二十岁了,在农村里,这个年龄的女孩子,会有很多人轮番上门提亲,要么是男孩子看中了请人上门,要么是媒人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搜寻,千方百计地让大姑娘们不得消停。

  兰晶家里,一拨又一拨的媒人挤破门槛,小婶总是满面春风地迎来送往对来人打躬作揖,小叔只管喝着他的自制崇明米白酒,谁来都说好。有时小婶骂他:“你这老棺材只知道喝黄汤,女儿的终身大事,总要表个态啊!”“有什么好说的,反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无所谓!”小叔兵来将挡。小婶骂得急了,小叔冷不防来一句:“光你起劲有什么用?兰晶每次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女儿什么想法你知道吗?”对啊!兰晶如何想的呢?任凭小婶怎么问,堂妹总说慢慢点考虑,早着呢!夫妇俩干瞪眼。小婶冥思苦想,小叔把酒喝得滋滋作响。

  堂妹兰晶有她自己的主意,自己找男朋友总要两情相悦,男方的家境可以不论,但人必须要有上进心,将来才能走得远。其实她最近与同在小厂的保全工宝金就非常来电。那小子头脑活络,心灵手巧,为人谦虚,长得又帅,反正人人都说他好。据传厂内外已有好几个姑娘在悄悄地接近他。好在他唯独对兰晶热情有加,两人下班后开始约会。

  宝金条件并不好,家里兄妹八人,他上面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按农村的习惯,每个男子结婚讨娘子必备两间房子,那么他父母要准备十间房子,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兰晶所以不敢给父母讲,就怕遭到他们反对。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堂妹兰晶与宝金谈朋友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小叔小婶的耳朵里。小叔依旧事不关己,他说:“反正谁做我女婿无所谓,只要能有香烟老酒孝敬我即可!如果没有这条,当心被我用棒头打出去。”小婶对兰晶说:“你是大女儿,妈第一个要求就是小伙子人好,宝金又住得很近,将来你出嫁后来去又方便,但是这家人家太穷,娘怕你吃苦头。”兰晶见母亲基本赞成,趁热打铁说:“妈,现在条件差点不要紧,我们不是还有两只手吗?”说着唱起了天仙配,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唱完兰晶搂着母亲的脖子边亲边用手捋脸,妈你是我的好娘亲,把小婶弄得心情大好。

  兰晶与宝金的恋情由地下转入了公开,从此两人出双入对。宝金这小子也的确头脑活络,一有空就到我小叔家里来,在小叔家里外忙乎。他知道未来丈母娘在家里掌权,因此只要小婶有什么需要,他绝对会像战场上战士服从首长命令一样冲锋陷阵。至于小叔,他只要略施小恩小惠就行。弄得夫妇俩逢人便讲宝金的好话。但乡邻们并不看好这桩婚姻,时有杂音传到堂妹的耳朵里,兰晶按既定目标大胆地往前走。

  兰晶和宝金很快举行了婚礼,婚事办得热热闹闹。离宝金家只不过八百多米距离,但是出嫁那天,小婶还是抱着女儿止不住涕泪横流:“女儿啊,你今天要离开娘了,以后要独立当家了,万事要和宝金多商量,不能任性,要孝敬公婆。”兰晶也控制不住泪水,嘶哑着嗓子说:“娘你放心,又不是到天涯海角,你只要不把女儿当周扒皮,我天天回来看娘在你这吃饭。”这娘俩越抱越紧,直到接新娘的人连连催促,她们才依依惜别。

  兰晶算是我们宅子上,或者说在方圆几公里范围内唯一不通过媒人介绍,自由恋爱的典范。

  一年后,兰晶生下了个白白胖胖的女儿,小婶最希望能生个男孩,但兰晶夫妇无所谓,现在社会男女都一样,只要孩子聪明照样可以耀祖光宗。小女孩长得很漂亮,唯一让小夫妻担心的是女儿嗓门有点粗,讲话像男孩。老人们说时间长了,长大后会好的,俗话说得好“黄毛丫头十八变,临时上轿还要变三变呢!”果然这姑娘越长越漂亮,说话也变得吴侬细语起来,看到我回去时娘舅娘舅地叫个不停。三口之家生活在温暖的阳光雨露中。

  ●转眼到了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崇明岛,宝金和兰晶夫妇坐不住了,小夫妻两人决心要到外面去闯一闯。当他们把这个决定告诉娘家人时,小叔、小婶的脸上写满了狐疑。在厂里收入蛮稳定嘛,怎么又想出了新花头。小叔依旧盘算着自己的主意,哪怕他们跑到天边,只要不忘孝敬他就行。小婶想了几天几夜,最后还是想通了,毕竟女儿已经成家了,以后的路让他们自己走吧!成功了大家好,失败的话这个大家庭还在。

  兰晶夫妇带着女儿,沿着泥泞的村路走出了这个生养他们的地方,离开崇明岛,汇入了打工大军的洪流中。他们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

  宝金凭着自己的技术,和兰晶一起在大公司打工,人是比在家乡小厂辛苦点,但收入要高许多。而且城市的节奏很快,他们接受到了先进理念的熏陶。

  于是夫妇俩商量,决定自己开个五金配件厂,为打工的公司加工配件。他们在城市近郊租了厂房,开始招兵买马。因为启动资金不多,兰晶决定把自己的弟弟、两个妹妹、妹夫作为第一批工人招进了厂。最小的妹妹兰舒因为嫁了个上海丈夫,夫妇俩都是出租车司机,那时“叉头”生意很好做,因此没有过去。

  所有子女都去了深圳,小叔、小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兰晶和弟妹们隔三差五与父母通电话。小叔随着年龄的增大,兰晶反复叮嘱,一定不让阿爹再干泥水匠活了,这工作要爬屋顶危险性大,小婶把兰晶的话当尚方宝剑,迫使小叔放弃了这门干了一辈子的手艺。

  但小叔又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开始做起了杀羊生意,走村串户收购活羊,屠宰后羊肉到镇上去卖,羊下水自己吃,这样不用买下酒菜了,每晚喝得昏天黑地飞沙走石。我到乡下去时看到他一副生意人的腔调,摇头晃脑。当我询问他堂妹兰晶在深圳的情况时,他什么也不知道。倒是咬着我耳朵偷偷告诉我,自己已经在银行存满了三十万元。

  兰晶夫妇的厂子办得很红火,规模也渐渐扩大,他们还把分厂办到了四川。

  ●过了多年后,我碰到堂妹兰晶发现她面貌大变,一副阔太太的样子,但她依然对我很亲热,阿哥阿哥地叫我,并且如数家珍地跟我谈起了他们在深圳创业的经历,毫不隐瞒地讲着她家的资产。

  她说在深圳市中心买了两套高档住房,上海西部地区也买了住房,乡下的楼房造得很有气派。家里有三辆高档轿车,还有多辆卡车,她是我们村较早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当然具体身价是不会让任何人知道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无论跟谁的交谈中,每句话离不开赞许宝金,向人们暗示当初她的选择没有错。

  兰晶富了以后,做人还是很低调,也很重亲情。亲戚中无论谁家有事,她都会伸出援手。她帮弟弟在厂里介绍了一个广西来的打工妹,那姑娘勤劳能干,崇明方言讲得露不出半点破绽。后来兰晶干脆让她做全职太太,在崇明家里照顾儿子和公婆。有了孙子小婶愈发开心。媳妇也不负重托,有时看到小叔喝酒太多,免不了劝说几句,小叔东耳朵进西耳朵出,但也不敢吭声。兰晶经常飞回来看看父母,那媳妇告诉大姐阿爹不听劝告喝酒太多。每当这时小叔在大女儿前有了底气,反驳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又一次见到堂妹兰晶,是她的女儿结婚。那天场面很大,基本沾上一点亲的都请到了。女婿是个内蒙古小伙,身高一米八零,有着大草原汉子的豪气干云。在亲朋满座的繁忙中,兰晶拉着我说:“阿哥,你看这个人如何?”我说不错。她接着说:“我那么一大摊事业,不能不未雨绸缪啊!现在先让他跟宝金学管理,以后慢慢接班。”我很佩服堂妹的远见卓识。

  人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最小堂妹夫的一件烂事让兰晶头疼了好一阵子。原来这小夫妻两人都开出租车,一家三口日子很好过。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小妹夫迷上了赌博,在外面借债四十万。兰舒夫妇俩万般无奈之下赶到乡下来求助。小叔怒火万丈。我老头子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才积余了三十多万元,可被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输于顷刻之间,其痛心程度不亚于宰羊时的那一刀。与大女婿宝金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小叔挥手狠狠地抽打了他两个耳光。小夫妻俩双双跪在小叔小婶面前,表示一定痛改前非。

  事情总要解决的,小婶打电话给兰晶。第二天堂妹从深圳飞了回来,经过商量,全家决定先把债务还掉。因为考虑到赌鬼罚咒不可靠,兰晶决定把这个小妹夫带到南方,安排在四川的分厂里做个保全工,远离这些赌徒朋友,切断他们的联系,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了。小妹夫妻俩对大姐千恩万谢!兰晶说:“碰到天大的困难有大姐在,没有跨不过的火焰山。”还对小妹夫说你要好好向你们的宝金哥学习。

  我那辛苦了一辈子的小婶和小叔在十年间先后去世,小婶比小叔大三年,女大三抱金砖,两个人磕磕碰碰了一辈子,多亏大女儿兰晶争气,使全家富裕了起来。在乡亲们眼里创造了一个神话。他们活着的时候,得到子女的百般孝敬,当然他们过世的时候,他们的后事也会办得比一般人家隆重风光,这也是一种荣耀。

  小婶走的那年,兰晶全家及弟妹等全部从深圳飞回来。崇明有个老习惯叫搁三朝,也就是人过世要在大厅里停放三天。对于为什么停放三天,有各种说法。流传最广的就是阳间一天相当于阴间一年,所以多停放一天,到地下可以早一年投胎转世。现在有钱人多了,无论是生前对父母如何?这些排场总要做到位的。所以有钱人家现在老人死了都会搁四天,这毕竟是身份和权势的象征。

  ●兰晶现在也是方圆数里的富人,当然不能落人话柄。所以在小婶小叔先后过世时都把他们的遗体停放了四天,现在反正办丧事是一条龙服务,只要出钱自己完全可当甩手掌柜,连哭都是公司代为录音播放。尽管这样,兰晶想到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尤其对于自己婚姻的支持,还是带领几个妹妹哭满了四十九场,博得了亲友的赞赏。

  尤其是小婶死的那年,正好是虚岁八十一岁。崇明有句俗语,“九九八十一、小姐打算盘。”意思就是八十一岁过世的老人,子女如果不做个形式,他们会回来讨债,活着的人不会过太平日子。所以岛上有个传统的做法,就是几个子女需在死者出殡那天,要到七家不同姓的人家去讨饭。小婶火化那天早晨,兰晶带着弟妹五人,穿了旧衣服,每人提着竹篮子,手拿棒头,捧了坏的瓷碗,兰晶还拿了把算盘,活脱脱一支丐帮队伍,整齐划一出发到邻村七户不同姓的人家去讨饭,这趟行程足足花了两小时,相当于深圳到上海的飞行时间。

  回来后大家把讨来的饭吃光,把算盘拍碎,算是完成了任务。小婶的尸体出门运往火葬场时很安详,似乎告诉人们,兰晶和她的弟妹们很孝顺她,完成了她最后的心愿。

  最近一次我碰到堂妹兰晶,是在2022年11月份小叔的周年忌日上。兰晶请我与他们全家人一起吃饭,回忆了很多小时候的种种趣事,也谈了她们夫妻的创业故事。这天他们的内蒙女婿没到场,原来今年兰晶夫妇在越南办了个机械分厂,把生意做到了国外。女婿正在越南忙着呢!兰晶在一旁对我说:“阿哥你是知识分子,给我们出出主意,我和宝金岁数也上去了,准备把深圳、四川、越南的厂全部交给女儿女婿打理。现在党的二十大不是号召要共同富裕吗?我们准备在家乡投资办一个分厂,让乡亲们的收入更上一层楼。”我连连鼓掌欢迎,默默地想着,我的堂妹永远是个独具远见卓识的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宠物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禁毒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写作
情事
堂妹的远见卓识
东方城乡报倾诉03堂妹的远见卓识 2023-02-10 2 2023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