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将拓展高品质健身空间
日前从2023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获悉,上海今年将推进健身设施补短板,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市民身边的高品质健身空间,打造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职工健身驿站,推进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2022年,上海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聚焦办人民满意的体育,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各项事业发展,努力发挥体育在促进市民健康、助力经济发展、彰显城市精神、推动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新进展。上海体育健身设施增量提质,提前超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评定两批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布2021年本市健身设施补短板评估报告,各区共完成健身设施项目1913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4平方米(较上一年增加0.09平方米)。徐家汇体育公园新建体育综合体(综合馆)建成开放试运营,自行车馆、临港水上运动中心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黄浦江江畔6栋建筑复旧又引新
又一处带着上海近代工业记忆的重要历史建筑迎来焕新。2月8日,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江畔的杨树浦路670号优秀历史建筑装修(修缮)工程正式开工,6栋建筑修旧如旧,引入现代企业办公功能。杨树浦路670号是杨浦滨江历史脉络中的重要一环,最早是英商怡和纱厂旧址,始建于1896年,至今已有近130年历史。英商怡和纱厂不仅是上海开埠后外商在沪开设的第一家纱厂,也是上海红色工人运动的阵地。2021年,老怡和纱厂门前被确定为红色革命遗址——恽代英烈士被捕处。纱厂旧址底色深厚,如何重现历史记忆?建设方城投水务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筑将延续红砖元素,把工业遗产的特色展现出来。目前,怡和纱厂旧址保留有6栋历史建筑,包括大工场、废纺车间、空压站、仓库、英国大班住宅等,建筑修缮面积约2万平方米。经过专家的历史考证和研究,除空压站、英国大班住宅外,其他4栋体量较大的建筑都是清水红砖外观。清水红砖是近代工业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怡和纱厂清水红砖正是上海近代早期建筑维多利亚风格的体现。在本次修缮过程中,将忠实复原老建筑的外观效果。
豪华“文化大礼包”在浦东群艺馆“开箱”
内容充实、节目丰富、凝聚了浦东群文人深情的“文化大礼包”,日前在浦东群艺馆内隆重“开箱”,让广大市民在这座家门口的艺术殿堂里,欢笑一整天。这份“大礼包”,同时也是浦东时隔一年多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群文活动盛宴。在1210平方公里的浦东大地上,参与者不仅有浦东群艺馆这座群文主阵地,以及一河之隔的浦东图书馆,还有36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千余个“家门口”文化服务站,更有不断崛起的商圈公共文化空间,一系列活动交织出一幅年味浓郁的民俗画卷。这台20分钟的惊艳表演,是浦东群文人以自己的专业之长精心打造,献给浦东的一封“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