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记者 王平
“百年老屋面貌一新,在这个睦邻点活动就更开心了!”最近,位于浦东新区惠南镇黄路老街上的一幢白墙黛瓦的百年老屋,经相关部门修缮后面貌一新。黄路村20多位老人们喜滋滋地相聚在这里的友道乡村睦邻点,聊天说笑,看书读报,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2月24日,友道乡村睦邻点举行了百年老屋修缮后重新启用的座谈会,百年老屋房东朱长超的儿子朱梦诗、黄路村总支书记曹之韬及相关老龄干部和志愿者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黄路村老龄干部、该睦邻点负责人沈志英介绍,前几年,百年老屋出现了墙体开裂、屋面渗漏等现象。为此,去年10月由相关部门出资进行修缮,对建筑主体和环境进行修缮加固,包括墙体屋面整修、门面门窗及水电系统改造等。如今,百年老屋面貌焕然一新,还添置了全新的书架、桌椅、电视、空调等。
说起友道睦邻点的来历,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98年,出生于黄路村的朱长超无偿提供了老街上的3间老屋,发起并成立了方便村民读书看报的“友道文化室”。村里的10余名村民主动担当志愿者,负责图书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友道文化室”拥有5000余册图书和1000余册杂志及多种报刊,免费为村民服务已有27年。
2022年,村老龄干部沈志英申请创办了“友道睦邻点”,使百年老屋又增添了为老服务功能,很快吸引了村里的10多位老人参加,朱国才、沈花平、周锦敏等8名“小老人”成了为老服务志愿者。
“党和政府关爱老年人,修缮百年老屋,办起了睦邻点,造福老年人,谢谢党和政府!”83岁沈文来是一位独居老人,他居住在黄路老街上,距离睦邻点很近,他说,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感到冷冷清清,喜欢到睦邻点参加活动,与大家在一起聊天说笑,听新闻和健康科普知识,做手工游戏,感到温暖和快乐。每当睦邻点做了圆子、馄饨等美食,志愿者还会给年迈体弱、行走不便的老人送上门。
75岁周锦敏是“友道文化室”的管理员,也是睦邻点的志愿者。他回忆了27年来从“友道文化室”到“友道睦邻点”的变化过程。他表示,当年朱长超先生无偿提供了这幢老屋作为村民读书看报的“文化室”,宣传科普知识的“科普屋”,后来在镇村干部重视下变成了为老年人服务的“睦邻点”。如今,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这幢百年老屋修缮一新,老人们都感到很高兴。百年老屋演绎着感人的志愿奉献、爱心接力、敬老助老精神,要一如既往坚持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
百年老屋友道睦邻点里,老人们相聚在一起读书看报、听科普讲座、志愿者敬老助老的一幕幕场景,成了村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