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空心莲子草、福寿螺、水葫芦等被大家熟知的重大危害入侵物种进入生长盛期,全国各地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各口岸一线也发现越来越多以“异宠”为名的外来入侵生物案例。为了不让这些外来生物破坏我国的农林生态平衡,维护好生物多样性,口岸一线正全力以赴,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
我国首例提起公诉的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
2022年10月21日傍晚,易某驾驶粤澳两地牌照车辆经港珠澳大桥公路口岸入境珠海,海关关员对其驾驶的车辆进行例行检查。
执法记录仪拍摄的视频显示,海关关员从车的天窗和遮阳板夹缝处及扶手箱改装的暗格内发现多个打包好的黑色袋子。面对关员的询问,易某的回答是“龟苗,白化的乌龟”。
随后,关员将包裹好的黑色袋子全部拆开,里面都是活体龟类动物,经初步清点,共有2017只。易某声称携带这些“龟苗”入境是为了育苗繁殖,但无法出具有效的检疫审批证明。
经珠海市拱北海关技术检测,活体龟类动物中有2015只为巴西红耳龟,只有两只不是,而巴西红耳龟已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名单和《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据悉,《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分别在2003年、2010年、2014年、2016年分4批发布,共71个物种。第三批发布的名单中,红耳彩龟名列其中。红耳彩龟系学名,中文俗名巴西红耳龟、巴西龟。
巴西红耳龟在极端环境下会同类相食。易某试图夹带入境的2015只巴西红耳龟被查获后即被封存,等到工作人员去做鉴定时,发现只剩下1760只左右,其余的龟苗已经被同类吃掉。
今年6月5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易某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一案。经鉴定,上述涉案动物中的1760只红耳龟为外来入侵物种,参考总价为人民币88000元。检察机关提请以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罪追究易某的刑事责任。
庭审中,检察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易某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易某进行了最后陈述,并表示认罪认罚。
根据珠海市检察院网站信息,这是中国首例提起公诉的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就全国而言,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
“异宠”入境渐多,“火眼金睛”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境外物种传入途径不断增多,传入风险持续加大。相关部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海关严格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严防外来物种入侵,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7.5万种次,从进境寄递和旅客携带物品中查获外来物种1186种、3123批次,其中“异宠”296种、4.4万只。
由此可见,作为守护国门安全第一道屏障,口岸一线责任重大。他们有效维护着国门生物安全、国家生态安全。
去年7月,海关总署宣布在全国各口岸集中统一开展为期三年的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违规引进、携带、寄递、走私外来物种违法行为。为严惩违规违法行为,海关总署还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行动,依法惩治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犯罪。加强联防联控,强化信息共享和执法互助,形成防控合力。
中国首例提起公诉的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背后,就体现了我国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决心,以及多部门联防联控的成果。
而在扎实推进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三年专项行动的过程中,多地口岸也采取了多种科技手段。
缘于境外的“异宠”热,使节肢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啮齿类小动物渐成“新宠”。以拱北海关所属闸口海关为例,今年前5个月,该关在拱北口岸共截获禁止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7220批次,涉及甲虫、螃蟹、活体龟、观赏鱼等各类“异宠”785批次,其中包括吸血鬼蟹等在我国尚无自然分布的物种435种。
为严密防范外来物种跨境入侵,闸口海关持续加强监管,组建了专业监测团队,结合现场查发和快速排查情况建立了重点监管名录。同时,加大一线查缉力度,综合应用“智能审图”系统、“人+机+犬”联合监管手段提高查获识别率,优化现场检疫流程,开发“禁止携带物信息自动录入”数据抓取小程序,显著提升了处置效率。
今年2月,昆明海关所属河口海关关员在南溪河旅检通道对入境旅客进行监管时,一名腰腹臃肿、步态异常的入境旅客引起了现场关员的注意。该名旅客形体消瘦,但腰腹有异常凸起、神情较为紧张,现场关员立即拦截并对其开展安全检查。经现场查验,关员发现该名男子腰腹位置用胶带缠裹着大量指型离心管,每个管内均单独存放着一只活体蚂蚁,管内垫有保湿棉花,管口留有通气孔,共计163只。经鉴定,该批蚂蚁为野蛮收获蚁。
“野蛮收获蚁在我国无自然分布,属外来物种,被作为‘异宠’非法引入境内后,可能会因缺乏本土天敌制约,发展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传入逸散后将对我国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河口海关行邮一科一级行政执法员杨璨隆介绍。
为打击防范“异宠”等外来物种经寄递、夹藏走私进境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昆明海关应用“大数据+风险防控”理念,紧盯甲虫、蚂蚁等热门“异宠”组建专班小组,监测搜集查验成像、购物社交平台“异宠”售卖情况、市场供给结构等信息,建立高风险“异宠”模型数据库,实现前瞻性风险预警和现场实时防控,有效提升一线查发效能。
今年3月,河口海关关员在南溪河旅检通道对旅客行李物品进行监管时,一名入境旅客行李过机图像显示异常。经现场开包查验,关员在该名旅客行李中查获一批黄色、块茎状植物,重2.6千克。经鉴定,该批植物为金毛狗属植物金毛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列明的保护物种。
“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规定,除合法持有《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并按规定办理海关手续外,禁止贸易、携带、邮寄濒危物种及制品进出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河口海关行邮一科副科长刘魏介绍。
在工作过程中,昆明海关充分利用工作犬、智能审图等技术手段,形成“人+机+犬”联合监管模式,提升一线查发效能。并深化与地方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常态化开展风险联合研判,提高打击效能,坚决筑牢西南国门生物安全屏障。今年前四个月,昆明海关共截获有害生物183种1324种次,查获穿山甲鳞片、象牙制品、红木等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110.36千克。
(本版综合自新华社、中国农网、南方周末、中国青年网、海关发布等相关报道而成,文字整理:贺梦娇)
链接
农业农村部:充分挖掘运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数据成果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指导,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主办的2024年重大危害入侵物种(空心莲子草)防控治理活动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举行,现场交流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经验做法,开展重大危害入侵物种空心莲子草综合治理技术示范,要求充分挖掘运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数据成果,持续做好防控工作。
活动指出,当前已经入夏,空心莲子草、福寿螺、水葫芦等重大危害入侵物种进入生长盛期,也到了一年中防控最关键的时期,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有效发挥各级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协调机制和专家作用,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持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能力。
活动强调,各地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挖掘运用普查数据成果,持续做好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要突出抓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精准治理,明确其典型发生区、前沿扩散区、潜在风险区,分区域选取科学防控对策,做到“一种一策”精准治理;要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基础上,采用重点物种和关键区域相结合的方式,接续做好外来入侵物种常态化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专家介绍,空心莲子草原产于南美,20世纪30年代作为军马饲料引种到我国,后逸为野生。空心莲子草入侵后会造成影响作物生长、水产养殖,破坏园林景观,堵塞河流航道等严重危害。目前,依托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与四川省农科院建立的西南外来入侵杂草四川综合防控示范基地,四川探索出了空心莲子草低毒低残留除草剂化学防治,蛇莓、狗牙根等本土植物替代种植,辅以人工或机械物理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实现了核心示范区防控效果稳定在95%以上,推广示范区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