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丽 记者 王平
走进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南泉菜场,入口处智慧大屏滚动播放当日菜价、热门商户信息,智慧收银系统集成AI菜品识别、商户销售数据采集、商品来源追溯等功能……改造后的浦商菜市场南泉店,作为浦东5家市级示范性智慧菜场之一,以全新面貌与市民见面。这也是塘桥“精品城区”建设的一项成果,回应民生所需,探索实现美好生活新路径。
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
南泉菜场作为辐射周边十余个居委近3万人的公益性菜场,自1997年运营以来,虽然历经三次改建,但由于菜场存在部分无证面积,仅能进行小修小补,始终无法全面改造。随着时间推移,漏雨的简易顶棚、老化的内部线路、脏乱的屋顶环境、嘈杂的菜场环境、老旧的服务设施造成的各类安全隐患、噪音扰民、环境脏乱等问题逐步凸显、无法根除,周边居民投诉不断。多年来,街道虽也曾考虑择点重建,但作为新区最小的街道,受制于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始终未能实施。
去年,对标新区“精品城区”的建设要求,塘桥街道提出了“样板社区”的建设规划。在征询意见、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南泉菜场的问题被居民反复提及,经过深入思考、权衡利弊,决心按照市委提出的“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的要求,切实担起民生改善之责,将南泉菜场改造项目纳入总体规划,彻底解决这一久拖未决的民生之痛,也为破解同类菜场的改建难题,率先做出积极探索。最终,在区商务委的大力支持下,菜场改建项目成功立项,并被纳入了2023年度浦东新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中。
“老问题”找到“新解法”
在菜场综合整新过程中,街道始终坚持“汇民智、聚合力、解难题”。主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探索菜场改建市场化路径,提升运营管理能力;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问计问需于民,以民主促民生。闻香而来,社会力量来助力。在区商务委指导下,街道引入了具有丰富菜场运营经验的浦商集团共同参与,由其出资投资实施整体改造,并委托运营管理,让菜场既建得好、更管得好。开门纳言,全心全意解民困。在菜场改建过程中,街道高度重视群众建议,自项目启动伊始,就多次召集部门沟通会、居民听证会,充分听取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把好事办实。如,针对居民提出简易顶棚存在的安全隐患、噪音扰民等问题,在设计之初,街道就要求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居民意见,在设计阶段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将原有彩钢瓦简易大棚改造为钢槽混凝土砖结构,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全封闭式的菜场结构,也阻挡了异味上浮和菜场噪音,解决了困扰楼上居民多年的难题,获得了大部分居民的认可。施工阶段,在严格把控施工进度的同时,针对施工过程中居民提出的问题,街道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组织了多次居民答疑会,对居民所提出的问题一一予以回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小菜篮”拎出“幸福感”
7月1日,“浦商菜市场南泉店”作为浦东计划建设的5家市级示范性智慧菜场之一,率先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营,转型后的新菜场在环境、管理、功能等方面实现了全面提档升级。华丽转身,老旧菜场“焕生机”。改建后的菜场焕然一新,设置有主入口服务台、共享休息区、智慧大屏并配备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彻底解决了原有的安全、噪音和环境问题,营造了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开业以来客流显著提升,单日客流可达五六千人次,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双提升。智慧助力,管理能级“提档次”。新入驻的专业管理团队,引入了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采用智慧化农贸系统,实现了智慧公示、智慧查询、智慧检测、智慧称重、智慧支付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同时,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应用,动态掌握市场经营状况,为经营决策、调控预警提供数据支撑,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目的。数字赋能,确保百姓“放心购”。大量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引入,为居民提供更便捷、舒心的购物体验。入口处的智慧大屏滚动播放当日菜价、热门商户推荐等信息,让居民做到一目了然、明白消费。摊位统一配备的智慧收银系统,集成了菜品AI自动识别、商户销售数据采集、商品来源追溯三大功能,切实提高了结算水平、加快了交易速度、规范了业务流程。消费者通过购物小票扫码就能溯源商品产地,实现了农副产品双向追溯管理,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