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0月08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闵行
以独特区位优势,描绘超大城市乡村振兴蓝图
  【概 况】●闵行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离城市很近,离乡村不远。抓住这一优势,闵行区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今年,闵行区突出规划引领、示范带动、集中居住、重点整治和长效管理,以加快建设“美丽家园”。值得一提的是,举全区之力打造的全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革新村,被评价为一个高质量的“作品”,各行业、各领域的专家称革新村为“未来版乡村的样板”。同时,全区68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完成58个村,剩余村预计年底基本完成,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区农村全覆盖。

  ●优化农业政策体系、农业产业布局、农业发展质量,闵行以“三个优化”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田园”。目前,该区地产农产品绿色认证率由去年的5.79%提高至18.63%。浦江镇、浦锦街道等7家稻米生产单位组建闵行区优质稻米产业联盟,建立优质稻米核心生产基地5000亩并创建“闵田悦禾”区域公共品牌,浦江镇建立浦江农产联盟直销点,革新村成立合作社联盟,马桥镇用“政+院+企+村”模式打造农业产业园,还开展了蔬菜“机器换人”示范点创建,给全区农机合作社农机安装倒车雷达提升安全生产水平。4家农业经营主体成功与盒马鲜生等平台对接。

  ●打造“幸福乐园”方面,闵行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提升集体资产监管水平和农民幸福生活水平。该区作为首批20家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典型单位之一,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就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做了介绍。结合“互联网+”,投入运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并试运行。

  【案例】

  破题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谋划超大城市乡村新蓝图

  今年6月,浦江镇革新村顺利创建成为上海市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并拟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近一年的创建过程中,革新村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全力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通过“真抓、真干、真投入”,促使该村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力度在首批9个示范村中最大。并通过风貌管控,很好地保留了江南水乡韵味,成为闵行区探索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开山之作,革新村民即将在这里开启全新的生活。

  事前算好“感情账”,

  用愿景真心收获百姓支持

  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的关键在于取得百姓的支持。结合革新村实际,闵行通过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形成了革新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方案,将非集建区内7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落)共232户村民,集中居住形成2个农民集中居住点(保留84户,新建148户)。通过归并减少农居点用地1.19公顷,节地率达到25.8%,减少建设用地7.04公顷,增加农用地0.41公顷,腾出商服用地指标1.93公顷。集中居住方案形成之后,浦江镇三套班子带头,150名干部驻点,坚持“5+2”“白+黑”工作常态,搭建政策宣传桥梁,倾听村民意愿呼声,消除村民动迁顾虑,化解邻里家庭矛盾,会诊历史疑难杂案,并主动为村民算好土地账和发展账,保证村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全体村民发自内心支持和参与这次集中居住工作。

  事中算好“经济账”,

  用合情合理实现收支平衡

  汲取既往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这次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既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又不能大包大揽,伤了集体经济组织“元气”。依托召稼楼古镇二期开发,革新村盘活了58幢闲置民房,引进优质社会企业并一次性预付村民三年租金21万元/户。为缓解村民建房资金压力,采用银行贷款政府贴息模式,引进金融资本3900万元。在实施污水纳管、天然气入户、架空线梳理、河道整治等项目时,闵行不矫枉过正、“过度”配套,新建的革新建业馆、互助式养老之家、文化客堂间等公共服务设施,保持着农村田园风情。同时鼓励农民不对地面进行硬化,为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竹园等“3+N”园创造条件。革新村在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统规自建、风貌管控等原则,同时实行项目打包立项,畅通审批环节。政府通过搭建平台,提供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统一监理等服务,为村民提供建房团购价,积极引导村民遵循统一高度、统一色调、统一元素、统一样式的风貌管控原则,为革新村在既定时间节点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作品,创造出十分便利的条件。

  事后算好“发展账”,

  用产业兴旺维护建设成果

  目前革新村正在进行建设收尾工作,农民乔迁新居之后,要巩固现有的创建成果,关键在于实现该区域的产业兴旺,以此实现发展上的良性循环。目前,革新村依托古镇二期开发,引进90亿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免费获得10%经营物业,预计年收益1650万元;腾挪出的1.93公顷商服用地预计年收益1260万元。同时,革新村将区域内农业合作社建立成为合作社联盟,共同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产业效益,还将通过引入文创等产业,延伸拓展该区域的功能,下一步将把革新的“小盆景”复制推广形成浦江镇乃至闵行区乡村振兴的“大风景”。

  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闵行区在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坚持“立足优势、创新思路、提质增效、协同发展”的理念,通过夯实基础、重组资源、提质增效,有效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变资源、资源变资产、资产增效益,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和乡村共建共享,为乡村振兴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

  闵行区探索优化重构集体经济组织增收平台、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开展经营性物业回购三个途径,实现资源的优化提升。其中,对2012年以来有关各涉农街镇已有的集体经济组织长效增收平台进行重组,采取“1(镇属公司控股平台)+X(镇、村项目)”的管理模式,逐步清退个人股权,转为全部由村入股。对村级存量集体物业有序开展二次改建,提升“造血”功能。

  为实现产业的统筹发展,闵行区发展建立发展扶持、统筹管理、人才保障和资源整合机制。以扶持机制为例,结合农村综合帮扶工作,转移支付重点聚焦纯农和经济薄弱地区。实行镇级集体经济组织长效增收平台和村级集体经济回购、改造或开发经营性物业银行贷款贴息政策,六年来区镇两级共计贴息9770万元,受益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物业面积达到116.6万平方米。开展约十年的基本农田生态补偿,补偿标准1500元/亩,并与美丽乡村长效管理考核挂钩,专项用于集体经济发展和公共支出。开展新一轮经济相对薄弱村托底帮扶,对薄弱村当年收支缺口由镇财政(街道由区财政)予以补足,确保正常运转。

  以“三个途径”为抓手,以“四个机制”为保障,闵行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成效显著:

  华漕镇通过近两年的精心运维,农用地平均单价较拆违前增长1.5倍,建设用地平均单价增长5.8倍,物业租金单价增长1.9倍,全镇16个村营收增长6.6%。这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兴旺。

  华漕镇赵家村、马桥镇民主村、浦锦街道芦胜村、吴泾镇和平村……越来越多的乡村发生蜕变,成为闵行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成为农民宜居的美丽家园。

  吴泾镇和平大院、华漕镇许浦村花知季、马桥镇吉祥坊等16个村级邻里中心先后建成,创设“集心存文化客堂间”等一批农民修身基地,开展“生态文明村”、“美丽庭院”等特色创建,“村村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氛围已经形成。

  治理有效方面,完善大联动机制,加强物业前端管理、巡查制度和违法处置,加强租赁合同履约管理,对承租方涉及土地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违约行为,建立退出机制,违法违建保持“零增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农民的钱袋子。全区超过50%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红利分配,人均分配额约5000元。同时,送健康、送养老、送教育下乡,农民的获得感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展望】

  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农村产业融合

  2020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之年,也是不折不扣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贯彻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

  2020年,闵行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闵行实际,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确保闵行乡村振兴再上新的台阶,积极服务于闵行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区建设。

  围绕绿色田园工程,聚焦绿色化、专业化、集约化,以点带面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美丽家园工程,以高质量完成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目标,同时优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制度举措、积极有序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围绕幸福乐园工程,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发展壮大涉农地区集体经济为重点,促进农民长效增收,巩固农村“三资”监管机制。

  本版撰稿 记者 曹佳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特稿
   第A04版:特稿
   第A05版:特稿
   第A06版:特稿
   第A07版:特稿
   第A08版:特稿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浦东
   第B08版:政策
以独特区位优势,描绘超大城市乡村振兴蓝图
东方城乡报特稿A08以独特区位优势,描绘超大城市乡村振兴蓝图 2019-10-08 2 2019年10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