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华诞期间,浦东朵云阁美术馆内洋溢着节庆气氛。由浦东朵云阁美术馆提议,由签约画家徐鸿杰老师创作的山水麻布画及王永明老师创作的美丽乡村麻布画,在国庆前夕已经安装于浦东新区合庆镇庆丰村委室外墙面。
这一不会褪色的国画麻布画创作艺术不仅吸引所在合庆镇庆丰村村民的驻足观看,也给他们带来2019年国庆节的特别的艺术礼物、文化熏陶,也给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据了解,麻布国画(室外不褪色)已由朵云阁美术馆上报申请国家专利。
关键词:室外、麻布、国画、新农村、美丽庭院
对于建馆不久的上海浦东朵云阁艺术馆来说,怎样把国画艺术从深藏闺阁送到百姓家门口,一直是作为馆长的周贵发先生的初心,因此,在组织30多名画家深入浦东合庆镇每个乡村的同时,不仅给所到村委送上了画家所做的反映该村新农村、美丽庭院建设的作品,同时,看到居民房屋外墙上的手绘画时,启发朵云阁领导考虑如何把国画挂到室外,让居民的外墙不仅是手绘画,还有原汁原味的国画作品。
可是,室外挂画看似简单,却遇到了传统国画宣纸和颜料都经不起风吹、日晒、雨淋问题,怎么办,经过多方调研和考证,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朵云阁美术馆联合上海沐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研制新型现代书画材料老麻布,采用纯天然亚麻植物为原材料,经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研创新,手工编织而成,打破了传统宣纸作画的选择。这种新材料麻布织品具有良好的书写功能,不易破损,纯天然环保材料,遇水不化,不易腐化易收藏,也可作书画工艺制品再加工,文化产业链得以延伸。新作画材料的研发,打破了传统绘画材料的单一性。之后,朵云阁组织画家们开始尝试作画创新,目前除了首批由徐鸿杰老师创作的山水麻布画及王永明老师创作的美丽乡村麻布画,安装于浦东新区合庆镇庆丰村委室外墙面外,还有一幅长约20多米的《江南山水》麻布画已经创作完成于馆内对外展出,另有新的一幅400多米长卷画作也在创作中。
画家成功实践在麻布上作画
“中国画一般画在绢或纸质材料上,由于千百年的作画历史,已经掌握了这些材料的作画经验。在宣纸上作画可以随心所欲,表现各种技法,效果千变万化。但朵云阁老师推出在麻布上作画,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创举,因麻布不吸水,很粗糙,与宣纸比较其性能完全不一样,包括用颜料也不一样,传统的国画颜料显然不能用,作品一裱就掉色。”
艺术家徐鸿杰老师是首批麻布画实践者之一,他向记者介绍麻布作画体会时说,“记得刚开始在麻布上用国画颜料作画时,由于麻布很粗糙不吸水,颜色画不上去,很干,弄湿了画,容易跑色,不太能掌握麻布的性能,经过多次试验实践,慢慢探索到一定规律,技法上掌握了一点作画规律,有了一点经验,比如,由于麻布粗糙一般毛笔不容易着色,在实践中可用其他硬性笔配合一起,效果更好。但最大的问题是掉色,一幅效果不错的作品,一湿水,一裱后颜色都跑了,找到一种不怕水,又能像国画颜料一样效果的颜色是最关键的事。用了好多方法,在颜料里加胶水,加矾水等都不行。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终于解决了跑色问题。具体方法有待将来公开。做任何事都会碰到困难的地方,但只要想办法总能解决问题。”
艺术观念的开拓使传统文化艺术更展魅力
“艺术家及科研者将新研发的水墨颜料为媒介,运用于老麻布中作画,通过材料的特殊性能和材质的美,让画面具有特殊的肌理效果,从而用这种新的材料在技法上更直观的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此水墨颜料在风吹雨淋、气温变化的环境中能长期保其色彩不变质。”
有关专家称,新绘画材料老麻布及水墨绘画特殊颜料项目的研发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和多样性。在当今多种绘画材料和媒介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的综合性使众多传统艺术都带有古今结合的痕迹。老麻布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发现”,创作的过程也逐渐走向发展新的视觉和认识综合性材料的视觉表现的过程, 让画可以在室内创作后挂到室外,可替代墙绘及宣传广告等用途,其魅力在于它改变了我们对传统美术创作中的视觉审美习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在继承和发展中呈现绚烂多彩、引人入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