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政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8月1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城乡融合,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刘帅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是优化我国经济布局的重要路径。

  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粗暴的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强调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其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其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县城是城乡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和基本单元。县域作为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重要枢纽。相对于大城市而言,在县域内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更易实现。因此,应积极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使县域成为经济新增长点。做强做大县域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农民就业,使农民可以就近就业、就地就业,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增收,进而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高度重视欠发达县的发展情况,加大各级各类扶持力度,补齐公共服务短板,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注重在县城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

  因地制宜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也为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提供了遵循。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我国各地区的创新资源禀赋、所处发展阶段、劳动者人力资本均有所不同,这就客观上决定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各有不同。应坚持先立后破,正确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的关系,避免盲目追求与实际生产力不相符的“高精尖产业形象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防止各地一哄而上,注重投资有效性和资源集约性。可从传统产业数智化、绿色化升级着手,逐渐扩延产业链条,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

  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国土空间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是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空间载体基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是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途径。一定尺度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有一种功能是其主体功能。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强度等因素,推动不同区域形成功能各异的主体功能区。通过对国土空间主体功能的确定,实现国土空间差异化定位和协同化发展。主体功能区的划定要坚持因地制宜、保护优先、尊重自然,要尤其注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推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应进一步细化主体功能划分,制定差异化政策,缩小政策单元。要注意处理好主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关系,主体功能不是国土空间的唯一功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处理功能定位。主体功能的确定并不完全限制其他功能发挥效用。如城市化地区作为优先开发区域,但也必须保护好区域内的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使其提供必要的农产品和生态产品。

  (来源:光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言论
   第04版:阡陌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政策
   第07版:借鉴
   第08版:国际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东方城乡报政策06推动城乡融合,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2025-08-12 2 2025年08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