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李斌
适当的考核是“指挥棒”“风向标”,能够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动力、提升工作效能,但若本末倒置,一味追求资料“厚度”而忽视实际工作成效,反而会对基层治理产生负面效应。考核工作设计应破除“以量取胜”的怪圈,科学优化考核方式、精准设置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真正为基层“松绑”,让考核成为推动干部走入群众、干好实事的助推剂。
校准考核标尺,提升科学评价精准度。要让考核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减少干部在低效环节的精力消耗,制定科学化的考核方式是关键。减少数据考核频次,让数字“轻起来”。坚持对基层工作开展“四不两直”现场考评,适当降低非核心指标调度频率,统筹运用巡视巡察、项目督导等“向下看”方式减少基层“往上报”数量,让考核“实景呈现”。建构差异化考核清单,让条目更精准。聚焦干部“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考核要求,剔除重复冗余项目,整合考核指标,变多考为统考。在甘肃省兰州新区,集成化的年度考核替代原有的多部门“单独出卷”,由此建立“一张清单式”干部履职考评流程,减轻干部多头扎堆的督查压力。以群众幸福感为考核主战场,让为民理念“种下来”。要利用互联网、院坝会等方式实现与群众的“喜怒哀乐”同频,从群众声音中收获最真实的干部工作成效,使考核结果更具温度与公信力。
精减考核内容,增强数据指标凝练性。个别地区从“材料”中出“政绩”的“纸面文章”评价机制,暴露的是以“绣花功夫”对形式主义进行“包装”的作风问题。唯有用“提质不加量”的靶向发力,让重点指标走出来、活起来,方能让考核有主线和方向。推行“考核瘦身清单”,根据部门现有考核指标逐项分类,用“核心类”“常规类”“留痕类”三项进行划分,合理减少、合并走过场的“务虚项”,按季度公示清单缩减情况,确保基层考在实处。搭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制定相应采集标准和共享规则,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做到“一次填报,多方共享”,提升基层考核指标的含金量。设立考核准入机制,针对新设考核的上级部门要执行考核项目审查程序。如山西省朔州市制定市级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对增设项目实行一事一报,从立项环节规避考核权力滥用,不得在计划外随意开展督查检查考核。
夯实制度根基,保障考核体系长效化。考核是一场要见成效的“持久战”,从制度源头确保基层减负落到实处,方能让考核持久凝聚起创业合力。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