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科教卫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秦汉胡同创始人王双强
~~~——记秦汉胡同创始人王双强
~~~——记秦汉胡同创始人王双强
~~~——记秦汉胡同创始人王双强
~~~——记秦汉胡同创始人王双强
~~~——记秦汉胡同创始人王双强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钟爱国学传播的耕耘者
——记秦汉胡同创始人王双强
  □通讯员 王洪  

  “顷此生为斯事,吾以外皆吾师”,这12个字,既是挂在闵行七宝老街一栋建筑门前的对联,也是他常挂嘴边、实践于行,为之不懈努力的大事。

  作为“秦汉胡同”的创始人,王双强这位36岁的国学教师,在自己陶醉国学、深得精华的同时,奉行“文化要浸泡、世界须柔软”的信条,把传播国学作为己任,从在闵行区开办第一家文化学院始,短短七八个春秋,在沪上各区县,已成功开出17家国学机构,营造出沪上别具一格的传播情趣,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学教学创造者。

  凭借深厚的功底,王双强认真备课,熟读先圣,每每自己上台,讲述经典,引导教师心领神会,目的在学堂里,让孩子畅享书斋耕读的乐趣,让家长积淀国学的底蕴,在快节奏的当下,给市民提供一个闻香读画、沾墨看茶的极致环境,寓观书论道、养眼静心与亲子教育于一体,打造申城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琴棋书画印茶艺蒙学和文史哲教程的书院模式。

  王双强这位七尺汉子,雄伟宽厚的身躯下,掩藏着一股柔软而强硬的传统文化情结,他起五更、睡半夜,孜孜不倦地沉浸在国学的博学之中。他的每一个学堂,均运用民族化的艺术布置,把全国和上海书画大家作品、抑或金石印章、拓片图案,一件件请进学堂。他把书院的日常运作,当成传播人文智慧,弘扬国学经典的基地,凭借秦汉胡同深厚的教师资源、声名鹊起的影响力,彰显国学的创造力,通过中国式书斋文化体验,传递给孩子和家长深厚的内涵,让传统文化极致精华,让学生的世界里充满柔情逸趣。

  看着一个个孩子,在家长陪伴下,走进遍及全市的秦汉胡同文化学堂,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碾墨作画、朗读经典、抚琴练习的情景,如今在校学习的5000多名桃李,诚如他形容的“大手牵小手,秦汉胡同走,琴棋书画茶,优雅行天下”,一步步在国学的传播中成长起来,王双强的内心充满了传播国学、从幼儿抓起的快乐和满足。

  探索信息社会的国学传播,王双强这位国学耕耘者,始终没有停息,如今他又迈出新的步伐。今年7月,他在上海电视台开设“麒麟周刊”,运用现代大众传媒,邀请名流大师驻足荧屏,讲授五千年国学的“中国式奢侈”;8月份的上海书展,他主编文布袋丛书,专门为国学老师著书开路,出版推出3种著作,为经典国学摇旗呐喊;他组织秦汉国学讲坛,请高校教授先后走进秦汉胡同课堂,为学龄前孩子和家长循循善诱;他办起秦汉胡同报刊;定期举办学生书画征文绘画演讲比赛……林林总总又形形色色,万变不离其宗的做法,都为圆他这个国学门童“似梦做将来”的憧憬蓝图,为了能以神圣的国学做种子,播撒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文景象,去当一名传播国学的“有万熹”中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沪郊经济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报道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邻里好、赛金宝”植入居民心田
黄丽成为崇明籍首位全运会冠军
用爱心构筑和谐医患关系
开展救护操作培训提高现场急救技能
新一代喜看家乡新家园
钟爱国学传播的耕耘者
东方城乡报科教卫生A06钟爱国学传播的耕耘者 2013-09-17 2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