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超音
家人说我反应越来越木,起身之状跟我九十二岁的老母几近相似。
说得并不夸张。颈椎早就坏了,回头应人,得慢慢转身;腰椎也参与搞事,盘凸,常扰,叫你啥事都做不了。奇怪的是一般都往外凸,我却朝里凸。理论上往外凸可以摁回去,往里就难办了,不好弄。好好坏坏一二十年,治愈早就无望,任其相随。
树老各异,人老大体差不多。树越老越奇象,人越老越不中用。
也有不一样。丰子恺就不一样,看他就像看一株造型奇特的老树,老得质朴无垢,老得机灵有趣。朱自清、巴金、朱光潜都对丰子恺赞誉有加:“一幅幅画如一首首小诗”“有着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心”“浑身都是个艺术家”。丰子恺就是个相老心童的人。老头太好玩,他的漫画太有趣、语言很入理,让人乐也读君,忧也读君。
要缓老其实也不难,要有事做,做有趣的事,成规律。宅老垃圾多,人老旧念多。宅与人匹配,该留的留,该扔的扔,屋里净,杂念少,活在哪种环境,就活成哪样。丰老只留人间趣事,他神清目明,心灵手巧,关键是再琐碎的生活被他画出来、写出来都变得机灵有趣。这就叫“知世故却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善自嘲而不嘲人,处江湖而远江湖。”虽然早已不在江湖,江湖却永远有自己的传说。
街头老人越来越多,一是我们那一代只能生一个,少壮增速慢,而一老老两个,老人的比例就大了;二是我们的上一代在新社会延了寿,相当多的老老人仍与日月在同辉。
老人如同压舱石,有一句话叫:“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还有归处,可以回家,可以看父母;父母不在了,家只能叫做故乡。有一位爱摄影的朋友采访了众多百岁老人,发现这些老人善言会笑,后代皆视老为宝,氛围祥和。
天下老人皆父母,世间晚辈尽儿孙。谁都期望老有所依,但谁也不想成为儿孙累赘。丰子恺不仅不牵绊后人,反而朗月高悬,清风拂人,用智者一样无限的哲思,治愈一代又一代躁郁的心。
万般滋味,皆是生活。人生至多三万天,从童到叟,不可能不经事。但凡心小了,所有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事就小了。学丰子恺,“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净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还有个体会:你有多有趣,生活就多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