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艿疫病属于真菌病害,俗称芋瘟,发病一般在梅雨或盛夏季节,主要症状是叶片边缘出现“V”字型病斑,后逐渐扩大至叶柄和球茎,然后迅速蔓延。病斑上出现分生孢子,遇潮湿时呈白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逐渐枯焦破裂。残留主脉呈破伞状,植株僵化,影响结芋。发病原因主要是栽培地势低洼,土质黏重,雨后积水,种植密度高,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差等,此外连作重茬地发病更为严重。 防治方法:
1.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栽培,并做到合理密植;
2.加强肥水管理,不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收获结束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3.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选用69%安克锰锌2000倍,72%普力克600倍液或30%阿米西达2500倍液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续喷雾3~4次,并注意交替使用,以减轻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