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红英 摄/记者 夏常青
打造水乡美景,
村民参与热情高涨
6月23日,一场以端午主题的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在奉贤迎龙村举办。除了包粽子、做香囊、看舞龙表演,最热闹的当属赛龙舟了。家门口就能看到龙舟赛,让村民们既开心又自豪,“我们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人气也越来越旺了!”
龙舟赛的赛道龙湖,是村里的一条主要河道,经过水环境整治后焕然一新,曾被评为奉贤区最美河道。
变美的,不止是这条河道。村党总支书记李天舒表示,迎龙村的变化背后,离不开全村人对于村庄建设发展的热情。
在迎龙村,有一个村里培育的民办非营利性组织——迎龙公益服务社。迎龙村在推进奉贤区“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工作时,组织该村五六十岁赋闲在家的村民开展清理垃圾、种植绿化、扎篱笆墙等,按劳发放志愿者补贴。原本由外包公司完成的工作改由村民们自己去做,既发动村民投身创建工作,又使他们增加了一份收入。服务社全程式参与创建,全村25个生产小组每个村组都拉起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来整理、维护环境卫生。这也直接提高了村民的参与率和配合度。
在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过程中,一直活跃着这些服务社社员们的身影。他们在护宅管理、物业服务、河道保洁、绿化养护、农村睦邻点建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服务社志愿者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自治意识在畅所欲言、群策群力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
释放生态红利,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能不能‘当饭吃’?”曾有村民问。村干部的回答是“一定可以”。
“我们认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目的之一是要让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李天舒介绍,2019年,迎龙村从村实际出发,积极发挥自然生态、生产生活、乡风民俗等休闲农业资源优势,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附加开发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引入社会工商资本,与多家企业联合打造村内精品旅游路线。
事实证明,迎龙村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为迎龙村的发展赢得不少契机。目前,迎龙村建设了翠石草园、渔美河景、又见炊烟、蜂巢迷宫等多个旅游项目。
正如迎龙村村民直接感受得到的,这个往日静谧的村庄变美了,也变热闹了。不单是节假日、双休日,就算是平时工作日,在迎龙村也总能看到不少前来休闲旅游的市民群体或者开展团建活动的员工团队。
今年上半年,位于徐汇的一家拓展公司,就看中了迎龙村独特的水系条件和生态资源,与迎龙村合作开发皮划艇项目。7月22日,奉贤区农业农村委青年干部和青年科技人才培训班选择到迎龙村开展素质拓展活动。50多名学员在经过教练的认真指导后,搭档合作坐上皮划艇,在烈日下劈波斩浪,顺利完成了迎龙村皮划艇项目“首秀”。
发展生态旅游后,村里成立乌船队、旅游服务队等,男性村民可以报名做伙夫、船夫。女性村民则可以报名到拓展基地做帮厨工作,赚取工钱。
今年端午节前,村里的“又见炊烟”基地进行了售卖采用传统手工制法大肉粽的尝试。每一个粽子都经过精心挑材、严格配比,在基地6个大土灶上烧煮5个小时。李天舒说,令人惊喜的是,第一批粽子出来后就大受欢迎,很快就订单不断,最后竟供不应求。基地请来20多个赋闲在家的村民阿姨起早贪黑制作,最多一天包了5000个粽子。端午过后算了算,15天里做出了20多万元的产值。包粽子的阿姨们也多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怎样更好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做好生态这篇大文章,激活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既显身手又增收入,村干部一直在想方设法开辟新渠道,比如建设房车基地、民宿项目等。他们希望,迎龙村能更好地以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业、生态与旅游业一体化建设,并将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