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书院,葡萄飘香。
走进洋溢村葡萄基地的大棚内,藤架上的葡萄挂满枝头,一串串沉甸甸、颗粒饱满的葡萄惹人垂涎,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一颗都晶莹剔透,散发着诱人的葡萄清香,弥漫着专属于夏日的甜蜜。据葡萄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阳光玫瑰、夏黑两个品种的葡萄都已经成熟,而其他几个葡萄品种也已相继进入成熟期,虽然才刚上市,但是每天的订货量已有四五百斤。
得益于书院自然地理优势(盐碱成分含量高的沙质土壤、四季分明的气候等)和生态环境基础,洋溢村的葡萄品质、口感和糖度都极佳,深受广大吃客们的好评,成了洋溢村的一块金字招牌。2007年,在市绿化市容局结对帮扶支持下,洋溢村成立了上海生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确立了“发展果蔬业,带领农民致富”的发展思路,拉开了葡萄产业发展序幕。多年来,在市林业总站技术指导下,合作社不断改进栽培设施、调整品种结构、转变种植方法、规范管理模式,促进葡萄基地发展成熟。如今,葡萄已成为了洋溢村的农业特色产业,特别是“阳光玫瑰”这一品种,因其鲜脆多汁、甜而不腻的口感,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也成了葡萄园内的“当家花旦”。
近年来,书院镇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通过“镇村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引进优质产品和技术,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去年12月,洋溢村葡萄基地扩大种植规模,从原来的70余亩扩建至300亩,其中“阳光玫瑰”增种了100余亩。在新建的大棚内,今年1月移栽进去的葡萄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我们基地的葡萄预计将于明年挂果采摘,产量实现半产。”基地负责人陈礼斌介绍。5年前,现年55岁的老陈从房地产业转战农业,虽然工作跨度比较大,但早期的工作经历也让他对农业技术专研颇深,特别是在树形和种植土壤方面,老陈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区别于一般的“挖坑填土”种植方式,基地里采用的是“堆床式”,“这种方式可让土壤通气从而促进根系生长,再通过施用有机肥和养殖蚯蚓增强土壤品质,可缩短葡萄半个月的生长期。”老陈介绍。此外,基地也请了一些当地愿意学习种植的农民来干活,一方面可以解决合作社人手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据悉,洋溢村正积极探索“农业+”模式,努力打造以葡萄采摘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在拓宽葡萄的销售渠道之余,也为发展乡村旅游搭建了平台,并辐射带动周边老百姓农副产品的售卖,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真正为村民们开启一条甜蜜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