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政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018年10月11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指出山东将重点围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重构”,以及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四型发展”,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打造山东农业产业化升级版。

  【背景】

  农业“新六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的集中体现。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精神的创新举措,是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山东农业正处于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全面求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全国农业看山东”的新辉煌,必须抓好农业“新六产”发展这个“先手棋”。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根据《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鲁政办字〔2017〕20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93号文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54号),特制订本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

  科学分析全省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主攻方向、融合模式及主导产业,积极推动错位发展、协同联动,着力提升全省农业“新六产”整体发展水平。

  坚持“四型发展”主攻方向

  终端型。立足农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加工、流通增值,在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采取“直营直销”“中央厨房”“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众筹预售”等模式,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产品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以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后续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骨干,向前延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发展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以商贸物流业为引领,发展农产品订单式种养殖基地及配套的产后加工、生产服务。

  体验型。立足农业多种功能的挖掘与拓展,通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观光(垂钓)、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老、节庆采摘、科普教育的跨界融合,发展农(渔)家乐、“开心农(渔)场”、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传统农耕文化,引入创意元素,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创意农业。依托优势景观资源和乡村文化底蕴,发展吃住游购一体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循环型。立足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在农业各产业间,打造产业上下游有机关联、“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广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对加工副产物进行梯次利用、“吃干榨净”,生产各类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推广应用环保技术,加大废弃物处理力度,实现加工企业的清洁化生产,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智慧型。立足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进行全面改造和整体提升,发展智慧大棚、创意农业、智慧工厂、智能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农产品电商发展,促进农产品出村上行。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将现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发展定制式创意农业。

  打造主导模式

  农业内部融合模式。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围绕农业关联产业发展,将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某些环节甚至整个环节联结在一起,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在农业各产业间建立上下游有机关联、“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构建种植、畜牧、林业、渔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之间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形成功能互补、能量循环、高效生态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打造循环型业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产业链延伸模式。按照“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的发展思路,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向后延伸,将育种、农药、肥料供应等与农业生产或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产品生产紧密联结起来,组建农业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服务,在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打造终端型业态,实现一产与二产、三产叠加,推动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功能拓展模式。充分发挥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促进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老、节庆采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使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重功能延伸和拓展,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培育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体验型农业新业态,提升农业价值创造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多业态复合模式。发挥资源、技术、资金等优势,以产业园区和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促进涉农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做强农业、做大加工业、做活农村服务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打造集生产加工、科技研发、物流储藏、商务会展、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生态旅游、养生休闲等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业态于一体化的复合型农业。

  产城融合模式。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思路,以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导向,积极引导一二三产业向重点乡镇、产业园区等集中,扶持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型、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生态型等特色小城镇,推动农业“新六产”与城镇融合发展,驱动城镇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形成产业、城镇和居民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共生发展模式。

  李化成

  【链接】

  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

  当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把握新要求,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发展农业“新六产”,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山东工作总要求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提出“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新局面”的总要求,为山东省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有坚实的基础条件,也有强烈的使命担当。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发展农业“新六产”,是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现实需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是新形势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有利于带动更多资源要素进入农业农村,有效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形成生产美、产业强的发展格局,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发展农业“新六产”,是促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山东农业大而不强特征明显,对标江苏、浙江等省,农业先发优势不再突出,有些领域甚至已经落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有利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增创山东农业发展新优势。

  发展农业“新六产”,是有效破解新形势下“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普遍面临结构性矛盾突出、“空心化”严重、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收窄等深层次问题,根源在于乡村产业仍不兴旺。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有利于农村聚集财气、提升人气、营造生气,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人物
   第A05版:走村镇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专题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政策
山东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东方城乡报政策B08山东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019-02-12 2 2019年02月12日 星期二